24岁一事无成,迷茫焦虑,想知道该怎样从现状走出来?

24岁一事无成,迷茫焦虑,想知道该怎样从现状走出来?

本人女 24岁 换了无数份工作 找不到自己的岁事人生定位。有中度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信用卡欠下几万块钱的无成债。觉得好迷茫 觉得自己好没用 活得真累。迷茫

随便在知乎上搜一下“一事无成”这四个字,焦虑你就会发现铺天盖地的想知现状提问和回答,甚至都不用搜索,道该在这个问题的走出网页侧栏的相关问题处,都能看到这么多相关问题。岁事

可见,在各种成功鸡汤和焦虑贩卖文的迷茫立体声环绕下,几乎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失败,焦虑每一个人在看完别人的想知现状故事后,都觉得自己一事无成,道该每一个人都想走出这种困境。走出

现在确实是岁事一个让大部分年轻人都觉得死气沉沉,没有什么上进心和动力的时代,三十而不立已经成为了常态,生活的每一步都很艰难,许多人光是活下去就拼尽全力了,改善目前的现状,简直就是奢望。

许多题主可能会很羡慕的人,他们本身都在觉得自己活得很艰难,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题主羡慕他们,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些题主没有的东西,比如一份稳定的月薪五千块的工作,比如没有负债,比如没有疾病,但他们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也想更上一层楼,也想比现在过得更好一些,但是却时常感到无能为力,这些都说明了,想要改变现状,更进一步是很难的一件事。

因为这是一个机会越来越少的时代,或者说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时代,一个人好好工作,肯定不会饿死,也不会风餐露宿,但是想要改变现状,更进一步,会发现比登天还难,所以时常感觉身体被掏空,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依然还是一事无成。

改变现状就像飞行器想要突破三大宇宙速度一样,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去推动自己,才能突破这一层的引力的牵引,可是许多人积攒下来的能量仅能维持当下的消耗,想想那个可以让自己产生质变的积累量,就感到很绝望了。

美国作家芭芭拉曾去底层体验过生活,她以前一直觉得底层之所以一直在底层,就是不奋斗,不努力,可当她真正体验了一段生活之后,就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她发现底层的大部分工作,工作一天下来都要耗尽一个人的所有精力,下班后什么都干不了,最关键的是,一天的工钱仅仅够维持当天的花销,一年到头根本存不下来钱。

芭芭拉说,要想改善现状,第一步就是必须有人能借给这些人一笔钱,可以租一个长期的房子,省下部分房费,然后这样至少每天都会有一定的结余,然后慢慢学习些技能,去换更好的工作。

可是,穷人的朋友都是穷人,谁又有多余的钱来帮别人逃离困境呢?

在我以前推荐的书籍《稀缺》里,作者对印度穷人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改变现状的第一步,是要有无息贷款帮穷人解决债务问题,并有一定的“余闲”(slack)去应对日常。

前一段时间,各种贷款事件频发,许多年轻人深陷贷款债务问题,眼前一片绝望,最后能够走出来的,都是有人帮他们去跟债权方谈判,让债权方放弃高额利息部分,然后再用无息贷款帮年轻人解决债务问题,暂时走出债务陷阱,然后再开始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可现实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好心人会给你那个摆脱失败引力的能量呢?

所以,这就是现实,不会经常发生奇迹,也不会经常有救世主,有的只是太难了的日常和失败的本质。


有什么话想送给一事无成的年轻人?985毕业理科女,27岁一事无成,怎么办?27 岁的人生到底有多无力?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没了上进心,躲在舒适区只想安逸地生存?


拖延重、不自律、爱幻想高估自己怎么办?

24岁一事无成,这句话就有、、搞笑。你幻想中的24岁是什么?你23岁的时候你依然秉持着自己14岁的想法——觉得24岁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已婚有车有房,最好事业有成。

而实际上,你不仅什么资产都没有,事业也没有,甚至连工作都没有。是不是很失败?

要我说,最失败的在于你看不清自己。

認識你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相傳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另外兩句是「妄立誓則禍近」(ἐγγύα πάρα δ'ἄτη)和「凡事不過份」(μηδεν αγαν)。 或說這句話出自古希臘七賢之一、斯巴達的契羅(Χίλων),或說出自泰勒斯,或說出自蘇格拉底。

你看不清自己,觉得工作配不上你,配不上你对人生的定位,跟你的梦想不符——换了无数份工作,没找到那种离家近又高薪的,最好还带点梦想色彩。

你看不清自己,被消费主义的潮流鼓吹,兜里工资都没到位,先预支消费——人嘛,就要在年轻的时候享受,谁知道我能不能活到30岁呢。就要在最妖艳最青春的时候闪瞎别人的狗眼。

你看不清自己,你喜滋滋地给自己冠以 中产阶级 的名号,过着小资、轻奢的生活——反正自己是个女孩子,最次嫁个舔狗,彩礼房产都要,岂不是美滋滋。不舍得钱投资自己,哪里来的舔狗捧着自己呢。

就算有车有房的中产,也照样过得很累,因为中产就意味着the middle,中产就是社会结构里最普通的一群人,他们不至于被饿死,却也不掌握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想象中匹配得上自己的中产生活。

中产阶级就是给普通人的大型幻觉,把普通家庭包装成中产家庭,一下子让你以为自己的层次高端不少,实际上不过是社会产能过剩的表象罢了。

中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现代社会中,指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例如有稳定且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之中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称作小康阶级,但有时贫富差距大时可能位于社会中间收入却不高。

而题主你的迷茫,你不是在没有找到一份踏实的工作的迷茫,你不是在自己消费主义月光光想着“千金难买我乐意”的时候迷茫,而是在已经欠下自己无法偿还的贷款后觉得迷茫,没有月薪能让你延迟一下这种痛苦,你很痛苦——因为还不了钱。

你还是没有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到底是什么位置,而不是盲目地跟身边的人攀比,攀比是人性之恶。

你如果要问,24岁人生如此痛苦,该怎么继续?很难回答,因为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和坚持,只能说,认识你自己,不要让情绪的痛苦吞噬你,因为对于物理上的身体健康而言,是不值得的。

如果是问,如何走出这失败的人生?很简单,几万块钱并没有这么多,赶紧找份踏实的工作,不要以为工作是得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让你有经济来源的,就是挣钱的,要是工作是自己喜欢才做,那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剥削了。看清你自己,看清到底什么工作适合你做,然后踏踏实实赚钱,不要再过这种漂浮在云端的生活了。

不然,你要是一边在朋友圈打卡发美照,一边说你很痛苦。那我会打死你哦!

我是95年年底出生的,同样24岁,同样一事无成。

我也曾经历过“觉得好迷茫、自己好没用”那种状态,实话说那种状态真的不好受。

现在,我不敢说过的有多好,但至少我有了目标,每天醒来之后知道要干什么,也相信未来是有希望的,应该就是你问题里的“走出来”吧。

这篇文章大概需要阅读8-10分钟,我把我“走出来”的一些思路做了一下梳理。

谈不上指导你怎么怎么做,但因为跟题主的境遇类似,所以我认为我的一些方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因为实在受不了老东家的种种弊病(基本全年无休+隧道吸灰+薪资感人),在职2年后选择裸辞。

当时觉得空窗期不会超过3个月,结果快半年了几乎没拿到过面试资格。

连续性的失败对一个人自信心的打击是很大的。有一段时间就感觉不管做什么都别扭,会质疑做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甚至怀疑自己会不会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那个时候我唯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看电影,偶然间重温了《当幸福来敲门》。我感触最深的,是威尔·史密斯站在投资公司门口的那一段:

那是真的“连空气都是甜的”,大家都衣着光鲜,脚步匆匆但面带笑容。唯独威尔·史密斯拎着个破机器显得“格格不入”。

我朋友圈里的其他人,似乎生活得都很好。甚至疫情以前,原来的同学有好多要么晒出国旅游,要么晒又拿了多少年终奖,就我自己憋在出租屋里眼红。

但威尔·史密斯随后做了什么?他堵了个来上班的人,问他“你干什么工作的?怎么入行?”

然后,他决定转行当股票经纪人,再然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逆袭故事。

也正是这个镜头点醒了我:我一直在胡思乱想,让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支配着大脑,却基本没有什么行动。

我把更多时间用在了自怨自艾上,无限放大自己目前窘境的后果,却不肯花哪怕一丁点的时间,去安安静静地想想自己该怎么做。

结果就是,越觉得自己“不行”,事实就越像是自己“不行”。

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的是:我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我都没有实际上手去做,我怎么知道自己就是“不行”呢?仗都还没开打,就直接缴械了,这不就是自己吓自己嘛。

所以啊,有的时候那些“失败”、“崩溃”、“恶性循环”,其实不一定就是自己有多“菜”,只能说自己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因此,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别再胡思乱想了。如果真的能勇敢迈出第一步,开始盘算自己的人生,我相信离“走出来”也就不远了。

冷静下来之后,我第一个反思的问题是:为啥我有2年工作经验,还是找不到工作?

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经历:2年时间里因为“公司发展需要”,我先后被调到N个不同的岗位。

这些岗位之间其实没有太大的关联,有些根本和我的专业完全不对口。我一学工科的甚至还干过人力,这确实是个很迷幻的事情。

不过当时自己没觉得什么,反倒为自己“经历丰富”而沾沾自喜。结果出来找工作以后,我发现自己经常被面试官一些很浅显的问题给问住。“经历丰富”成了笑柄。

现在来看,自己在职的这2年好像是各种活儿都干了,但实际上什么都没干,没有任何积累,工作都是浮于表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以后想要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我每天关注的只是今天几点下班、晚上打游戏能不能吃鸡。

我也没有考虑过,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所以说我不过是被生活推着走,而并不是选好一条道路,刻意积累自己的能力。

因此,我才会“任劳任怨”地接受公司羊癫疯一样的调岗;因此,我才会工作2年仍然小白一个,面试官随便丢一个问题过来我都接不住。

题主说的“迷茫”、“找不到人生定位”,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跟缺乏目标有关系。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是一次旅行,那么目标就相当于一份地图。很明显,我就是一个不带地图出门硬莽的反面教材,跑错了方向也不自知,所以浪费了精力也消磨了青春……

我真心建议题主,先弄清楚自己以后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不要怕“会不会太晚了?”

我们也许浪费了太多时间,但“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比起已经踏出去的那一步,最重要的永远是现在这一步,不是吗~

你看到这里了?那我差不多猜到你现在遇到什么困难了。

你也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并不知道应当从事什么行业,才能接近这个目标,对吧?

那我的建议是:在能保证自身生存的前提下,问你自己:What makes you you ?

你喜欢做什么、你做什么事情最不费力、同时还最开心,那就做什么。

题主在问题里说的“换了无数次工作”,我觉得很可能是题主之前从事的工作属于“迫不得已”而为之。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甚至根本不清楚这个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

那么也许你可以从现在开始转变一个思路。

我假定你现在有保证生存的能力(不管什么都可以,不管是继续打工,还是自主营业,总之先活下来,这是唯一但必需的前提)。

接下来,去找一张纸,在上面写下所有你想从事的、或者你感兴趣的行业。

在这一步你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问题,比如“我该怎么入行?这一行有前途吗?”之类的问题,就直接把你最想从事的行业全都写下来。

只有在最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来,后面在选择的时候,你才会更加有的放矢,不会漫无目的浪费时间。

也只有在最一开始,把你以后真正愿意去付出精力的东西列出来,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而不再是被生活推着走,所以未来再工作时,才更会有动力。

如果不知道怎么分类,或者不清楚有哪些行业可以选择的话,可以去一些大型的招聘网站,按照类目一个一个来筛选。

比如可以去前程无忧(51job),首页点击“高级搜索”,会弹出下面这样的页面:(其他招聘网站也都是差不多的)

它会告诉你常见的行业都有哪些,你可以对照着它们进行选择。

然后,你再按自己写下的东西,逐一去查找资料,明确各个行业的内容、优劣、发展前景等等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需求(比如薪资、入行难度等等)一点一点淘汰掉不合适的选项,直至剩下唯一的选项。

请注意:不管你感兴趣的是什么,第一步确定下来的一定得是“行业”,而不是具体的工作。因为,行业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潜力。

还是回到《当幸福来敲门》。你觉得威尔·史密斯卖医疗器材的工作就是很糟糕、股票经纪人就是香饽饽吗?

其实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类型,况且也不是每一个股票经纪人都能做出非常棒的业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算威尔·史密斯倒腾机器倒腾出花来,他也永远不可能赚到一个普通的股票经纪人那么多的钱。

再次申明:这里没有“歧视”任何一个行业的意思。我只是想借这个例子来提醒一下:行业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有些行业的“天花板”其实就摆在那里。

这次疫情也是一个筛选器。透过它,你会发现许多行业的问题和机遇。

关于行业的信息,其实知乎上就有很多相关的内容。然后这里也分享几个我当时用着还算顺手的行业调研的网站,希望可以帮到你:

  • 拥有各个行业的报告: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 行业洞察:极光
  • 腾讯的大数据平台:腾讯大数据
  • 腾讯旗下产业研究网站:企鹅智酷
  • 阿里系:阿里研究院
  • 垂直度较高:36氪研究院_36氪

当然,如果你暂时没什么好的想法,可以考察一下互联网这个行业。我当时经过筛选,就是选择了互联网作为自己重新开始的赛道。

一方面:各行各业越发离不开互联网了,而互联网也确实具备比较强的抗压能力。疫情爆发以来,许多的会议、商业交易、甚至综艺、电影都改在了线上进行,这几个月更是火了带货直播,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一方面,我也是真的不想再从事原行业了。

离职前我经常会从事地铁线路维保工作。因为不能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所以我们必须到晚上11点多才下隧道作业。工作结束再上来,经常就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

隧道是一个狭小而密闭的环境,设备运转起来本身声音就大,加上回声,简直是在折磨耳朵。而由此卷起来的烟尘更是要命:

这原本是个全新的口罩。仅仅工作了一晚上之后就成这样了。

常年夜班、经常隧道吸灰是一个很大的弊病。但全年无休、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其实也会对一个人的心智和视野带来巨大的影响。

我在职期间和以前的同学们聊天,我逐渐发现自己接不上话了,他们聊的许多东西我甚至听都没听过。

所以,我才会更加青睐于互联网。因为它是一个势能很高的行业,许多新奇的事物都会在这里诞生,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我不想才24岁,就被时代所抛弃了。

扯远了,哈哈。选择什么职业,其实完全看你的兴趣所在。

当你确定了未来最想从事的行业之后,你就可以进一步筛选出自己最喜欢、或者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其实方法跟上面差不多的:你可以去招聘网站看看这个行业都划分为哪些工作种类,再去查找一下每种工作都会要求什么、薪酬水准如何、未来的前景如何,等等。你找到的招聘网站越垂直,你能得到的信息就越全面。

还是以互联网为例。它比较垂直的招聘网站有拉勾、BOSS直聘等。

比如我们点进拉勾,会发现它把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划分为“技术”、“产品”、“运营”等几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有不同的细分类目。

然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职位信息,来判断不同的类目都会需要什么。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去评估就可以了。

而如果真的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推荐你去做一下MBTI职业性格测试。

这个测试是国际最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测试,会根据你的性格推荐比较适合你的职业。测试是免费的,有28/48/93题三个版本,还是很全面的。

我相信做完上面这些的话,你应该就能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了。我当时就是依靠这样的方法,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还是开头那样,我不敢说现在自己过的有多好——其实现在还要为房租水电发愁。

但至少,每天早上醒过来我知道自己应该要去做什么,并且对此坚信不疑。“我这个人走的慢,但我从来不往后退。”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到你吧。我现在很少上知乎了,评论区和私信都已关麦,不知道以后会如何,不过还是祝愿你能一切顺利。

超干货来袭!!!

这是一篇真正为「终结迷茫」而生的回答!如果你赶时间,就先拉到文尾看总结,如果你想真正解决迷茫,请花5分钟阅读,从头到尾不错过一字一句,因为整篇都是深度!

内容有点长,建议先点赞+收藏,防止走丢。


我知道99%迷茫的年轻人都会经历过这三个时期。

一、迷茫的三个时期

1、混沌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每个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迷茫,这种迷茫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造成的。

小时候,老师让每个人上台说出自己的梦想,你内心很迷茫,因为你不知道最需要什么。

聚会上,朋友问你要找什么类型的女/男朋友,你内心很迷茫,因为你不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对象。

校招会,你拿着简历面对着几百个招聘岗位,内心依旧迷茫,因为你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


2、空想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

你看到同学都说长大想买个大house,于是你也说想买大house,但你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拥有一栋大house。

某天你在聚会上邂逅一个女孩,你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This is my wife”,但你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她变成自己的女友、妻子。

你听说现在互联网很火,编程工资很高,也想找一份编程工作,但自己没经验,不知道怎样才能入坑。


3、困惑期: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做多久能看到希望。

你每天工作到10点下班,在回家的地铁上,手机收到“工资到账9K”的讯息,但你内心毫无波澜,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筹够买房款。

吃火锅的时候,女友跟你说,只要你能给她安全感,她就和你结婚。你不知道还要加多少次班才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那时她会不会已经和别人结婚了?

你已经正式成为一名码农了,习惯了每天996,也不会在乎脸上的黑眼圈了,但银行卡余额对比北京房价,始终是杯水车薪,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如果你有被触动到,请双击屏幕点个赞,下面我将用最落地的干货帮你走出困境~


二、怎么解决迷茫

1、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目标?

01、自己有把握实现的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回答:“有钱,有颜,有时间,生活富足,四处旅行的人生。”这个回答很标准,也很空洞,大概率也实现不了,因为你的目标没有量化,就无从下手。

大多数人的迷茫,不是因为没有目标,而是设置的目标并不适合自己。

举个栗子:

小明目前月薪5K,他的目标是一年后月入5W,因为他想在帝都买房。

这个目标就是不适合自己的,因为目标大大超过了现实,超过了正常的薪资涨幅。

每个迷茫的人,都应该记住下面这句话。

合适的目标,应该是结合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进行有根据性的合理预测。

现在我们给小明重新规划一个合适的目标。

按照月薪每年10%~15%的正常涨幅,明年小明的工资应该是5500~5750。

但不是说小明明年就一定能拿到这个数,这是在保证小明公司效益正常,小明符合加薪考核的前提下才会实现的,其中小明为公司创造的效益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但5500~5750属于正常工作下发生的结果,挑战性不大,回报率不高,不能称之为目标。

02、能让你产生动力的

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是一个技术活,首先我们要把目标定在一个自己有把握实现的范围内,这是大前提,确保它的可实现性;其次,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就是比可预见的结果再高一点点,这是为了提升追求目标的动力。

比如,上面说到的5500~5750是小明正常工作后一年达到的预期薪资,但是涨幅太少了,可能还跟不上物价的涨幅和RMB的贬值。

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在加上20%~50%的「动力值」。

如下:

小明一年后的目标薪资=目前月薪+10%~15%的正常涨幅+20%~50%的动力值

也就是:5000+500~570+1000~2500=6500~8070

6500是目标底线,8070是预期目标。

这才是一个合适的目标。当然,最终结果可能有出入,但不会偏离太大,因为它是基于你的个人情况和可实现条件去设计的。

03、客观风险小的

当然,即使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和努力,也不能保证明年一定能拿到8070,因为目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我们可以把提升业务能力视为主观因素,这是我们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但是能力范围之外是比较被动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就是风险所在,会导致结果与预期不符。

比如夕阳行业、老板为人、公司效益不佳。

那么,我们如何去避免这个问题呢?

你需要用到三样东西——眼光、经验、择优,合在一起可以叫做阅历。

一个人的阅历越多,他做出来的选择和判断就越准确。拥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跟拥有1年工作经验的人,对事物的判断肯定是不一样的。

生意人的眼光都很毒辣,看事看人都很准,成功的推销员,从顾客刚进入店门口时,就确定能否成交。

因为做生意,搞推销,是跟人打交道最多的工作,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减少客观的风险因素。

回到上面的例子,小明为了减少客观的风险因素,可以调查目前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效益,公司氛围,老板为人。

如果是外界的问题,可以考虑换大平台,求职时多家对比,择优选择。有些时候,成功不是因为努力,而是选对了平台,选对了行业,甚至是选对了老板。


2、如何通往目标?

01、学习别人的经验

我们从小学到大的教材,本质都是前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沿用他人的成功方法,是最快达成目标的途径。

有的同学非常有钻研精神,喜欢自己找方法,黛西不太提倡这种行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经不起浪费。

什么方法能最快达成目标,就用什么方法。这也是奥卡姆剃刀的核心观点——简单有效原则。

现在你有一种方法能让你高效快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就不要花时间去另辟捷径。

和能双击屏幕,就不要去花时间找赞同的位置是一个道理,你知道我的意思了吗?

基于这个原理,在目标的执行阶段,应该集中精力,用目前最上手的方法,去「攻打」目标。

0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这一条才是重点。很多人之所以失败,皆是犯了这个错误:完全照搬他人的经验。

为什么你花1888买了某个大V的自媒体课程,学习实践后,依然没能像他说的那样月入十万?

不是说里面讲的东西不好,也许是作者的良心经验,也确实讲得好,但是用到你身上就不灵了。

因为作者的成功,除了正确的方法外,主要是赶上了前几年的自媒体红利期,现在红利期过了,粥少僧多,虽然你比以前的作者努力,但得到的回报却是少之又少。

对待经验的正确方法,是吸收学习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下所处的环境,进行量身改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今非昔比的环境,进行及时的策略调整。


3、如何避免看不到希望?

努力工作并没有获得升职加薪、放下身段去追求一个人并没有获得对方好感,如果你正面临这些困扰,一定要看完下面这5个方法。

01、分解目标,阶段性完成

灵魂拷问:

为什么我们可以坚持刷手机、追剧,吃零食,却无法坚持读书、跑步、学英语?

因为,刷手机追剧吃零食的反馈是即时的,看别人拍的搞笑段子,通过感官刺激分泌多巴胺,使大脑兴奋,让你身心愉悦,零食美味的口感满足了味蕾,满足了食欲。

读书跑步学英语,这些事情的反馈周期很长,不是做了立马就有收获的,你可能要看20本书才能写好一篇论文,可能要跑3个月体重才有明显变化,可能要跟读1000段原声才能说好英语…

我们知道看书是一项收益巨大的投资,但是反馈周期太长,坚持不了。

目标太大,就把它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去执行。

用看书来举例,你原本看了十页就不想看了,看十页就是你目前所能坚持的最高数值,那好,开始分解目标,一本书你可以分为若干个“十页”,每看十页插上书签休息一段时间,再接着看,这样是不是容易很多了?(番茄钟原理)

02、给自己设置奖励机制

你在第十页会扔掉这本书,第十页就是你的厌倦临界点。如果在第十页给自己设置一个奖励,那是不是还能继续看下去?

奖励根据个人喜欢,你可以看完十页奖励自己一个巧克力。同理,当你写完一篇文章,奖励自己一杯咖啡;背了20个单词,奖励自己逛街1小时…

你还可以“委托”身边人给你奖励,亲友、客户、同事的鼓励,都是自己的动力来源。

让黛西坚持每日更文的动力,就是你看这篇回答时,花0.1秒点的赞呀~

03、提前获得反馈

你可能会说用食物激励的方法很老套,那就提前获得反馈吧!

有的人看书是为了吸收作者的经验,写出好文章,如果你是这个目的,可以看完十页书后,用笔记整理出这十页的精华观点,也可以写一段读后感,帮助自己吸收内化,然后你可以用刚学到的知识写出三四百字的小文,你会发现你的文笔获得了提升!

这样你就有动力继续往下学习了,学英语、提升技能,都是如此,先学一段再自己实践一段,活学活用。

04、选择风险最低的方案

《反脆弱》告诉我们两个最有用的策略。

①低风险策略,输也是赢。

你要获得升职加薪,收入涨到20K,跳槽是高风险策略,因为有可能到了新公司并没有得到如期回报,上家也回不去了,两头空。

正确方法是,在公司进行内部提升。把自己的工作朝着「专业前20%精英」的目标努力,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不用跳槽就能拿到目标薪酬。

如果拿不到也没关系,至少自己能力提升了,具备了月薪20K的资本,可以主动选择工作。这就是输也是赢的策略。

②杠铃策略,两头准备。

杠铃是中间细,两端最饱满,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做事情要有两头准备,才能大概率获胜。

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多一个方案2,以便在方案1出现问题时,及时替换,确保目标顺利完成。

很多上班族在工作之余发展副业,理财,增加了一份收入,降低了失业带来的风险,也是一种杠铃策略。

05、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我做过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失败也许是一种“必要的程序”,很多事情都是要失败几次才能成功。

比如文章投了几次稿才被发表,追女生被拒绝了好几次才成功,生意做了几次才赚到钱。从这里,我们可以把失败理解为「对成功的探索」。

不要把成败看得很严重,事实上,事情的执行过程才是主体,其中倾注着我们的精力、体力、感情,这是真正的意义所在。相反,事情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表现。

很多条路都可以通向成功,只是目前还没有探索到那条最适合你的途径罢了。

所以,如果你没有达成目标,可以对自己说:这是必经的探索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XXX,下一次我可以这样探索,也许就成了。


三、实用小建议

1、不要太压抑自己,保持劳逸结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注意到,人这种生物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像机器人那样不用睡觉,24小时都保持着精力。事实上,每天8个小时工作都能保持专注,就已经很不错了。

《自控力》一书讲到,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当你保持长时间的工作,必然会产生疲倦感。此时的你再怎么强迫自己,也很难维持跟之前一样的效率。

明白这个原理后,就不要做无谓的努力,也不要因此给自己负罪感。运动、兴趣、社交,这些都是生活的调节剂,帮助我们快速恢复精力,更好地处理事情。


2、定期管理情绪,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有些迷茫是由焦虑演变而来的,看到同学混成了小老板,即羡慕又焦虑,心想着怎么缩短跟同学的距离,但又被自己的能力给束缚住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虽然这句话听着有些鸡汤,但确实可以治愈你的迷茫,也许你曾经看过这段话,但我觉得在我们讨论关于“迷茫”时,可以重温一下:

在时间上,纽约走在加州前面三个小时,
但加州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
却在50岁去世了。
也有人直到50岁才当上CEO,
最后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
而别人却早已结婚。
奥巴马55岁退任总统,
而川普却是70岁才开始当。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
所以,别放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好,别忘了危机与奋斗
难,别忘了梦想与坚持
忙,别忘了读书与锻炼
人生,就是一场长跑

多读几遍,你会感到心情舒缓了很多。其实生活并不一定非得按理想中来,才能过的幸福,就着现在的生活好好过也未尝不可,我们小时候还不懂什么是梦想之前,不也过的很开心,不是吗?

现在,我们要培养自己适应「事物不朝着自己预期发展」的平和心态,输赢本就是常有的事,哪有只赢不输的道理,在生活中,不过多关注主观感受,应该多关注事物的客观发展。


3、无从下手的时候,就读书和健身。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头脑灵活,身体健康,到哪儿都不会太差。

一些人不敢做出选择,怕自己的选择是错的,从而带来一连串不良影响,所以就干脆什么也不做。对于有这种情况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做两件事——读书和健身。

一个强壮大脑,一个强壮身体。

书只看优质好评的,比如世界文学名著、认知方法类、情商心理类。

健身不单指健身,也可以是跑步、打球、游泳、瑜伽等,只要对健康有帮助的运动都可以。

另外,如果你也想开始阅读,却在为读什么而发愁,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我从我的私人书库里精选出了200本「值得跪读」的优质好书,还有一套高效阅读方法,一起分享给你~


四、总结

我整理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不方便看全文的同学可以看这里:

一、迷茫的三个时期

1、混沌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空想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

3、困惑期: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做多久能看到希望。


二、怎么解决迷茫

1、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目标?

01、自己有把握实现的

合适的目标,应该是结合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进行有根据性的合理预测。

02、能让你产生动力的

在基础目标上加上20~50%的动力值,有底线目标和预期目标。

设置目标薪资的基本公式:
目标薪资=目前月薪+每年10%~15%的正常涨幅+20%~50%的动力值

03、客观风险小的

用眼光、经验、择优去降低客观风险因素:选择一家好公司。

2、如何通往目标?

01、学习别人的经验

奥卡姆剃刀原则——什么方法能最快达成目标,就用什么方法。

0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待经验的正确方法,是吸收学习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下所处的环境,进行量身改造。

3、如何避免看不到希望?

01、分解目标,阶段性完成:一本书分几次读完。

02、给自己设置奖励机制:看完10页,奖励巧克力。

03、提前获得反馈:学一段用一段,活学活用。

04、选择风险最低的方案

①低风险策略,输也是赢:不跳槽,内部提升。

②杠铃策略,两头准备:边上班边副业。

05、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我做过了」:把失败理解成对成功的必要探索。


三、实用小建议

1、不要太压抑自己,保持劳逸结合。

2、定期管理情绪,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3、无从下手的时候,就读书和健身。

这篇回答将近6000字,都是干货和方法。如果你能够看到这里,说明你学习精神比别人强很多,如果你觉得文中所讲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花0.1秒点个赞,也算对答主的鼓励,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摆脱迷茫,开上人生快车道。


另外,如果你想要更多成长干货和学习方法,欢迎你到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找答案。里面有我最宝贵的私家逆袭经验,全都毫无保留分享给你,比如优质书单和阅读方法推荐,理财经验技巧分享,哑巴英语变成英语达人的秘诀、自律长达10年的独门诀窍、连续高效学习工作10个小时的专注技巧……

我还会每天分享一篇优质成长干货,如果你不甘于平庸,我就在那边等你,陪你一起精进噢~

避开这些大学的坑,让你少走一些弯路:

大学舍友给你上过什么课?

女生最经典的高情商表现都在这了:

一个情商高的女生一般什么样子?

推荐我一篇7万赞书单,认真读完必有收获:

你最庆幸自己读过什么书?

我们总是会误以为迷茫就是“没有什么能激发我兴趣的事情”,或者“我不知道我能干什么”,但这只是迷茫造成的一种现象,并不是导致迷茫的原因。

迷茫,本质上是慌不择路地逃离低价值感时跌入的焦虑抑郁死循环。

循环起点一般始于“落后的无助和焦虑”。

相信很多迷茫的人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举目望去,似乎身边的人都动力十足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在前进,他们都是那么的优秀、幸福、有活力,而只有自己原地踏步,逐渐被这个社会抛弃,最终成为人人嫌弃、毫无尊严的废渣。

这种认知必然导致我们异常焦虑,但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理性处理这种焦虑,而是立即给自己制定一个宏大的目标,逼自己尽快追赶差距。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真的有差距,那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追得上呢?更何况我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把那些特别成功的人看成这个世界的全貌,就像“知乎人均年薪百万”这种错觉一样,这又会导致我们判定的差距比实际的要大得多。

于是在这种压力下只要逼自己动个几分钟,焦灼感就会立即提升到难以忍受的地步,这种焦灼会让我们更加急于求成,对挫败感也更加难以忍受,于是努力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难点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无助感和绝望感。我们会越来越觉得“这么一点小问题都要花这么多时间和代价去克服,遇到真正的挑战我肯定崩溃,我是真的没有翻身的希望了”。

当绝望的痛苦超过了对未来的焦虑后,我们就会开始选择逃避。

因为这一类焦虑症状的典型特征就是各种闯入性思维,比如我们总是会想到某某人如何成功,自己如何失败,或者在无助情绪的加持下也会大量联想到过去的一些创伤和遗憾,所以为了摆脱这些记忆和想法的折磨,我们又可能会用一些高强度、高刺激、即时反馈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刷抖音、打游戏。

随着精力的耗竭,娱乐活动的刺激效果会开始减弱,这个时候动不起来的焦虑又会抬头,并且还会叠加自己浪费了时间的损失厌恶感(这其实也是一种焦虑情绪)。为了压制这种焦虑,我们只能开始后悔和自责。

后悔和自责其实是一种“回到从前去修改错误选择”的幻想式防御,背后的意味是“如果我之前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那我现在就不会遭遇到这么难堪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我们以为自责是在解决问题,但事实上这依然是一种无法面对当下的逃避行为,只不过这种幻想式逃避只能发生在脑子里,是一种认知回避,无法付诸真实行动罢了。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花费一丁点精力去制定计划,去思考如何解决当下遇到的难题。

幻想终究是幻想,当短暂的自我安慰后,被迫回到无助的现实会让人更加难以接受,往往这个时候绝望就会变得非常强烈,人的情绪状态也会从焦虑转为抑郁。

但这个时候我们还不敢去休息,一旦睡醒了,就还是会面对糟糕的新一天,而且焦虑也让人睡不着。于是就算很累了,我们还是会拼命熬夜,一边拖延遭遇第二天的时间,一边继续转移注意力来回避焦虑。

经历完这一轮完整循环后,基本上也就到凌晨了,精力严重透支后才能快速睡去,以逃过那些闯入性想法的折磨。

睡得晚,起得晚。

于是第二天醒来后,想到身边的人正在利用宝贵的时间积极上进,而自己正在睡懒觉,必然会更加焦虑。于是新的一天又会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周而复始,无休无止。

此处为更新:为了更严谨一点,修正一个说法。熬夜到凌晨去睡觉其实不一定是因为那个时候困了。

熬夜,是因为凌晨这段时间本身就是“应该休息”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压力相对较小,用娱乐来逃避现实不会有那么强的负罪感。

但是到了快天亮的时候,那些逃避掉的责任又会压上来,会让人感觉自己又要去面对那些既艰难又无聊的压力——毕竟没有什么努力是可以短期见效的,无法获得期望中的巨大反馈,就会让努力过程变得异常无聊。一无聊,人就容易犯困,人在百无聊赖的时候一定是哈欠连天的。

只有从这个维度,我们才能完整看到整个逃避过程中,情绪到底是如何操控我们的行为的。


我们肯定是不能容忍自己变成颓废的废渣的,整个循环过程中我们肯定也会尝试自救。但因为还保留着“焦虑非常痛苦和可怕,并且会干扰我的努力进程,我不可能坚持得了太久”这样一种经验,于是我们会期待能够找到一种和娱乐有同样功效的事情:

它必须有趣,有即时反馈,并且回报率还必须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受焦虑的影响,坚持行动,并且尽快追赶上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所有迷茫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究极困扰:“我到底喜欢什么,什么才是值得我去付出努力的?”

这个时候我们在采用逃离和压制焦虑的逻辑在走出迷茫,但这些逃离的行为造成的消极后果本身就是焦虑维持的原因所在啊。

再说了,这个世界上除了娱乐,又有什么事情能保证有趣、即时反馈的同时还能产生高回报呢?甚至就连娱乐都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在迷茫的时候反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必然徒劳,甚至这本身就是导致迷茫一直维持的因素。


迷茫真正的问题是“身无所长”,并不是没有好玩的、有价值的、可以让自己心甘情愿坚持的事情。

就想象一下吧,假如你英语水平已经很棒了,当你特别无聊,又不想打游戏的时候,你会干什么事?找一篇英语文献来翻译,去帮助一个英语初学者,又或者参加一个翻译社团去找同好,顺便在闲暇时还能和社团成员出来玩个密室逃脱啥的。

总之,你那个时候能想到的所有事情都会自动指向“如何使用我的技能”这个目的。成就感不正是驱散低价值感的良药吗?

那你说现在没有能力怎么办?

请一定要记住,所谓能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经验和习惯。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要获取能力,你就必须要在某些领域去慢慢训练自己的习惯,不能把解决不了难题视为是自己没有天赋,更不能因此就放弃了,因为那只是你没有养成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习惯而已。

越难,那就越要去重复练习,打基础,去培养出自己的身体记忆。

一个人之所以能力强,就是因为他能够在一些事情上按照既定的习惯去解决问题,没有哪个人是靠临场的灵光一现就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的,哪怕办法是临时想的,但那种想办法的思维习惯也一定是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训练和积累的。

所以要走出迷茫,正确的方向不是去找乐趣点,而是看看身边有什么自己能够立即投入学习的技能,并且成本低到可以让自己至少坚持1年以上的学习。如果有,不要问学会能不能赚到钱,学就对了。迷茫的特性就是逃避、急于求成,以及“不能动弹”,只要动起来,情况就会逐渐变好。

哪怕是学一个修手机的技术,也可以通过直播修手机变成二手手机交易达人,当你的技术足够让人信赖时,你天然就可以成为一个二手手机交易的信息中心,这样还怕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吗?


说到走出迷茫的正确“姿势”,那就不得不提如何应对那些打乱我们“姿势”的情绪了。

要解决情绪,就需要准确识别情绪和对应的状态,很多人在这一环节都有严重误区——他们认为自己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学习太枯燥了。这导致他们对需要长时间重复的练习存在着天然的畏惧。

但其实真正让人坚持不下去的痛苦并不来源于枯燥,你没见那些坚持不了学习的人为了升钻石王者,每天其实也在召唤师峡谷里重复操作着英雄和敌人厮杀吗?

真正的痛苦其实是无聊,它和枯燥并不是同一回事。枯燥只是简单重复,而无聊的内核是“无意义的能量消耗”。也就是说,当你觉得目前正在做的事情起不到任何作用时,你立即就会感觉特别疲惫和焦灼。

反观迷茫时我们努力的过程,是不是经常就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差太多了,追不上的!”

“我能力太差,无论怎么努力都搞不定的!”

“学了也赚不到钱,还是没有办法给我的人生带来足够的价值!”

“如果我需要大量时间反复练习才能获得能力,那我学会这个能力也没有意义,我还是会被人轻易超越!”

只要这些想法一出现,那种无望感必然导致焦灼感爆炸。无聊,其实就是一种焦虑。

而如果一件事有用,它的枯燥反而会让人回归平静,在平静的状态下人才能够坚持反复做一些练习,而练习带来的提升感又会进一步安定心神。

关于以上认知的矫正,上一节其实已经说了一点了,不要把能力看成天赋,而是看成一种习惯,这个世界有太多人没法坚持努力,哪里轮得到拼天赋啊,又不是要去参加奥运会。

而另一个会造成焦虑的歪曲认知,是我们对机会的认识。

要知道,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是科举考试的变种,是一种选拔考试,而且这个学校模式本身又是起源于普鲁士培养预备役部队的模式。在战场上,确实讲就先发制人、随机应变,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而在官场上,落后一步可能真的就会永远停留在当下的阶段了。

有意思的是,我们恰好选取了这两个场景中的毒素来指导我们的人生。人生并不是一场战斗,而是由无数战斗组成的,所以临机应变远远没有长远规划靠谱,竞争也远远没有官场上那种几十上百人竞争一个位置的残酷。人生是有很多赛道可以选择的,落后一两年根本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对于人生来说,机会并不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棵你从数年前就开始种的大树,当它成熟结果的那天,它会给你掉下无数的机会。

但我们恰好把人生过成了打仗和升官的模式,觉得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完蛋。

也正是这种巨大压力,导致我们的努力过程变成了高空走钢丝,仿佛一步踏错就万劫不复,一旦错过一些机会,也会立即放弃挣扎。

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场输一次就会付出生命代价的鱿鱼游戏,那你敢上场才怪了。


从行为逻辑来看,我们之所以会逃避,其实也是源于一个错误认知。我们会觉得,那些记忆和情绪是导致我们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因此我们总想去消灭它们。

但很少有人意识得到,这些闯入性思维本身就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我们不可能消灭得掉。反而是无法消灭这些干扰所造成的焦躁感,让我们更加难以坚持。

所以遇到闯入性思维,我们可以用接纳与承诺疗法中的“创造性绝望”和“正念冥想”来帮助自己应对。

所谓创造性绝望,就是要对“净化大脑”感到绝望。我们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自己制造这种绝望感:

1、我遇到了什么反复出现的情绪和想法?

2、我采用了哪些手段来回避或者消灭它们?

3、从短期来看我达成我的目的了吗?

4、但是从长期来看,我的这些手段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了吗?

5、反复使用这些手段,让我付出了什么更高的代价?

那些闯入性的想法通常带着灾难化的特征,我们很难不去相信它们,所以确实就容易忍不住要去回避。但以上5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让我们意识到本能的回避行为看似在把自己带往安全区,实际上是在持续维持自己的痛苦,并且还会造成更多恶劣后果。

所以,不管有多相信那些想法,不要与之纠缠,立即停下,开始想象它们就是大脑里一群顽皮的孩子,你也赶不走它们。

记住,接纳情绪并不是单纯的去忍受情绪,而是“不去抵抗情绪,不逃避情绪,不试图赶走与情绪对应的想法”。

做完上述步骤以后,我们就可以用正念冥想训练自己与情绪共存、从情绪旋涡里回到正确目标的习惯了——或者你称之为能力也可以。强者也会有情绪,但强者知道要回来。

正念冥想推荐找正念冥想相关的APP来练习,这里介绍简单原理和流程:

1、聚焦一个当下的目标,比如观察自己的呼吸,或者看完一页书。

2、在整个过程中,持续保持对目标的关注,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看一看是什么想法把自己带跑了。

3、问一问自己跟着那些想法跑有帮助吗?如果没有,那就温柔地看它们一眼,把它们放在脑海里,让它们自己就在那跑,我们不再去消灭它们,自己回到自己的任务目标上就可以了。

4、反复被带走,反复回到当下。

注意,正念冥想是一种训练,不要和呼吸放松练习搞混了,虽然它能让人回归平静,确实也有放松的效果,但消灭情绪从来不是目的,坚持在有效目标上持续努力才是目的。

最后,祝所有迷茫者都能早日走出阴霾,开始行动。

相关心理书籍推荐:《ACT就是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简明实操手册》